本科生培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跨海寻蓝:我院学子赴日本北海道开展渔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实践调研

日期:2025-09-03作者:马俊妍 霍馨梦 审核人:金庆钊 毕晨 浏览量:

2025年7月12日至8月25日,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曹小娟教授的指导下,由五名水产学院学子组成的“北海道渔业与蓝色资源意识实践调查”团队,先后于武汉、山东和日本北海道等地,围绕渔业资源可持续管理与海洋生态保护主题,完成了一系列国内外联动的实践调研与科普宣传活动。

国内预调研阶段于7月中至8月初展开,团队成员分头行动,通过文献搜集、线上问卷发布与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系统调研。团队在武汉中山公园、街道口等人流密集区,以及山东青岛的部分社区与渔港,通过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公众认知调研。

在武汉及山东多个商业区及社区,开展环保知识访谈与宣讲初步调研数据表明,国内公众对海洋生态问题普遍抱有较高关注,这种关注在近年尤其在年轻群体也升高趋势,但在系统性认知与参与主动性上仍有提升空间。

8月10日团队成员在湖北咸宁水库调研当地水质(马俊妍 摄)

同时队员们还实地走访了湖北咸宁部分水库及山东部分养殖海域,与当地渔民、养殖户及社区居民交流,了解到国内在渔业政策宣传、生态监测技术与公众参与机制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大家发现,虽然民众对海洋环境普遍表示关切,但系统性知识仍较为缺乏,国内参与保护行动的主动性也仍有提高空间。

8月25日团队成员在函馆工厂总结调研数据(赵曦怡 摄)

8月23日,团队赴日本北海道开展国际实践。在北海道大学科研团队的协助下,成员登上调查船参与海洋资源实地考察,系统记录水质参数、浮游生物种类与密度,并对海面漂浮物、垃圾分布及赤潮现象进行影像采集与样本分析。

8月24日团队成员在船上接受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洪情雨 摄)

实践期间,团队还与北海道大学及当地展开交流,围绕海洋保护政策、公众教育及当地渔获物捕捞及销售方式进行讨论,通过和工厂交流,团队了解到函馆当地渔获物、特色产物近年来产量急剧下降的现状,探讨了产生该状况的原因及当地的应对政策,加深了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8月25日团队成员在工厂参观当地产品(马俊妍 摄)

通过此次跨境、跨文化的实践调研,团队不仅提升了专业观察与社会调查能力,更深入理解了海洋生态治理的复杂性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2303殷瑜霞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跳出课本,真正走到水边、走上渔船、走进国际语境中去理解海洋生态——它的脆弱与韧性,它的意义与价值,都需要我们更负责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