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下午,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听课交流会在水产楼A201召开。校党委常委、学校办公室主任李金发、监督检查室主任邹亚、本科生院综合事务办公室主任刘震、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副部长曹震、校医院党总支副书记赵小剑、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承春、学院党委书记秦长平,副院长沈继斌,副院长马徐发,本科生院运行处向佳玲,以及任课教师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教学院长高坚主持。

李金发对课堂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肯定任课老师运用AI工具——Deepseek赋能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希望老师们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全球胜任力;鼓励老师们积极探索和利用AI大模型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将课程内容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邹亚认为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任课教师能结合当前的国家政策和行业需求进行授课。他建议教师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刘震肯定教师备课充分,运用课程思政案例直奔主题,利用板书串联教学内容。他建议教师结合AI等热点,让课堂“活起来”“新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自主性。赵小剑提到,教师熟练应用长江雨课堂智慧教学平台开展师生互动,能够结合生产实际进行疾病学防控理念的讲解,注重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堂。他建议适当增加课程挑战度,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课外多阅读相关参考书目。吴承春认为教师讲课充满激情。他建议教师不断美化课件,为学生提供课外参考书目,加强课堂思政的融入。曹震表示,课程教学目标明确,课堂讲授逻辑清晰,师生互动频繁,学生注意力集中。他建议任课老师注重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学院领导也逐一分享了听课体会。沈继斌建议教师走进学生,严格管理课堂。马徐发建议通过设计师生互动,适度增加学业挑战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AI助力发展智慧渔业养殖。

最后,秦长平进行了发言。他首先以周洋老师的课堂为例,详细阐述了课堂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周洋老师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便明确建立课堂管理规范,通过‘三不准’原则——上课期间不准玩手机、不准睡觉、不准随意进出教室,有效维护了教学秩序。这种前置性管理策略既彰显了教师的权威,又为学生营造了专注的学习环境,值得作为典型经验推广至全院课堂。”在教学方法迭代方面,他深入剖析了袁改玲老师的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由于选课人数缩减,袁老师突破了传统考核框架,增加了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研学互动。这种动态调整不仅激活了师生互动的效能,更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到‘双向建构’的教学模式转型。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既要系统学习资深教师的教学智慧,更要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设计,形成‘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的教学风格。”谈及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时,他以烹饪作类比:“课堂就像做菜一样,需要精选食材般系统梳理教学资源,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要在授课时掌握火候,根据学生课堂交流实时调整讲授节奏,既不过早蒸发学生的兴趣,也不降低课堂效率。”他特别强调:“当前亟需加强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改革,建议在专业课中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文献深度解读、多维问题拆解等,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