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梦霞)6月14日,我校水产学院庆祝建校12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2018水生动物免疫学研讨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1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位科研人员从不同方面分享了他们在水生动物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大多已经或即将发表在Cell、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icrobiology、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genetics、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Immunology和Journal of Virology等杂志上,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30多所科研院校近300名师生参与。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名家致开幕辞,大会由水产学院党委书记张韶东主持。
开幕式上,李名家从发展历史、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国际交流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并对近年来水产学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讲到,今年正值学校双甲子校庆之际,希望此次水生动物免疫学研讨会能够真正成为同行之间学术交流互动的平台,最后他对在场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各位对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
20位科研人员分别就自己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进行详细的交流与分享。其中8个特邀报告分别为青岛农业大学聂品教授的“低等脊椎动物的干扰素系统”、大连海洋大学宋林生教授的“水产无脊椎动物的免疫调节”、浙江大学邵建忠教授的“鱼类清道夫受体的炎症免疫调节功能”、上海海洋大学邹钧教授的“鱼类干扰素发现15周年:研究现状与展望”、中山大学何建国教授的“对虾先天性免疫研究进展”、华南农业大学秦启伟教授的“microRNA对石斑鱼病毒感染的免疫调节作用”、福建农林大学陈新华教授的“大黄鱼hepcidin基因与功能的多样性研究”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肖武汉研究员的“鱼类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与鱼类抗病新品种培育”。
随后,10位外单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主题报告,分别是中山大学黄盛丰教授的“白氏文昌鱼基因组草图的构建与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刘琴教授的“水产养殖重要病原杀鱼爱德华氏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义兵研究员的“斑马鱼LGP2在干扰素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功能:LGP2功能的矛盾统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昌鸣先研究员的“鱼类NLR和RLR受体的相互调控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华南师范大学叶剑敏教授的“硬骨鱼IgM四聚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山东大学王显伟教授的“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对虾与病原互作”、宁波大学李成华教授的“刺参腐皮综合症发生的分子机制探究”、中山大学彭博教授的“利用代谢重编控制水产耐药菌的应用基础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王群教授的“一个基因两类蛋白万种亚型——中华绒螯蟹DSCAM基因免疫功能初步研究”和青岛农业大学李超教授的“基于全转录组测序对牙鲆肠道黏膜免疫屏障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我校水产学院刘学芹教授、徐镇教授也在最后分别作了题为 “SVCV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和“鱼类免疫球蛋白IgT在鼻腔黏膜免疫中的功能研究”的报告。会议一直持续到六点多结束,为到会全体师生奉献上一场丰盛的学术大餐。
据悉,作为水产养殖世界第一大国,我国在世界水产养殖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病害的频繁暴发严重制约着我国水生动物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讨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抗病应答机制,加速免疫学理论在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和健康养殖等水产实践中的应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加强交流,水产学院特组织举办了本次水生动物免疫学研讨会。
审核人: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