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先贤雅事】易伯鲁:授人以鱼兼以渔

日期:2018-04-08作者: 审核人: 浏览量:

易伯鲁(1915年—2009年),中国知名的鱼类生态学家,武昌鱼的命名人,中国最早研究浮游甲壳动物的学者。

“武昌鱼之父”

上个世纪50年代,易伯鲁在梁子湖进行了新中国首次大型湖泊的鱼类研究。期间发现了鲂属鱼类一新种,并于1955年定名为“团头鲂”,这就是家喻户晓的“武昌鱼”,为全国池塘养殖增添了新的优良种类。

一个物种的分类、定种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易伯鲁的研究为团头鲂以后发展成为新的养殖对象迈出了第一步。尔后,团头鲂逐渐普及全国,跃升为我国淡水常规养殖鱼的七大品种之一。

在易伯鲁的带领下,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先后有多位专家教授对团头鲂进行了研究。2008年,王卫民教授历时十年,经连续4代选育和全国各地的试养和推广,最终成功选育出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的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该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团头鲂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2%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有助于在养殖增量的同时注重提升品质,重塑武昌鱼舌尖的美好记忆与文化品牌。

 

没有人才,院系就只是间仪器店

易伯鲁先生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系创始人之一。刚组建时,水产系“最初只有几间空房,几张三斗的桌子与凳子,这些还是从别的系调剂出来的”。同时,“学生不齐,老师不齐”。

易伯鲁认为,院系发展靠的是优秀人才,而不是仪器设备。高档齐全的仪器再多,只能开间仪器店,只有高素质人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才是促成院系发展的决定因素。

因此,易伯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担任水产系系主任期间,面对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易伯鲁担负起《水生生物学》、《池塘养鱼学》、《鱼类生态学》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1982年,由易伯鲁编著的国内首部鱼类生态学专著——《鱼类生态学》问世。在他70高龄的时候,他还带着青年教师和他的研究生亲自到湖区调查、采样。在他90华诞的时候,毕业学生特地重聚母校为他祝寿,以表达他对水产学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崇敬之情。

为毕业学生的题词

1986年7月5日,易伯鲁先生与水产系1982级同学毕业合影留念后,十来位同学拿着纪念册来,请易老师来为他们题词。易伯鲁先生“都高兴认真地为他们写了几句话”。

24年后,易伯鲁先生的子女和学生在编辑《易伯鲁文集》时,发现了所誊抄的部分写给毕业学生的题词:

1.读书是学习,认真工作也能增长知识。(给杨明义同学)

2.要想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果,坚持是很重要的一条。(给杨斌同学)

3.一个科学工作者的起码品德是诚实。(姓名不详)

4.要常常想为人民付出了多少,不要总是想个人得到了多少。(给戴姓同学)

5.做学问也像种地一样,你出多少力,她给你出多少庄稼。(给陈根海同学)

6.在具体的科研工作中,既要多读书,多实践,但又要力戒多而不精。(姓名不详)

(本文由学通社记者郭玉涛整理,主要资料来源为:《易伯鲁文集》、《华中农业大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