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李大鹏教授深度解析:中国养殖池塘水质30年变迁与绿色发展新趋势

日期:2024-06-30作者: 审核人: 浏览量:

(通讯员:余丽琴)2024年6月29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举行的第三届渔业生态环境大会上,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李大鹏教授就“中国养殖池塘30年水质变化特征与趋势”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富有洞见的学术报告。此次大会以“好水好渔共命运,绿色发展谋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渔业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及技术人员共襄盛会。

       

1. 李大鹏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作为水产养殖的发源地,是全球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塘养殖是我国主要渔业生产方式,为国家经济贡献了巨大力量。近几十年来,在国家政策、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我国水产养殖快速发展,也因此面临着沉重的环境压力。基于此,李大鹏教授团队以“1989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为起点,深入剖析了30年来中国养殖池塘水质的变化趋势,这将对了解我国渔业生态现状,优化当前管理举措具有重要意义。团队通过荟萃分析在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筛选了791篇相关文献,重点关注了水温、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态氮等关键水质因子,运用加拿大环境部长理事会水质指数(CCME-WQI)评价体系,对1989年至2021年期间我国池塘水质变化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养殖池塘水质评价为差,在“以养为主”的阶段(1989年-2012年),池塘水质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生态优先”的阶段(2013年-2021年),水质则有所回升。这一变化表明,国家2013年提出的“生态优先,养捕结合,以养为主”方针在改善水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研究团队对水质变化的时空差异、养殖品种差异以及淡海水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池塘的水质显著优于淡水;夏、秋养殖旺季的水质显著低于春、冬二季;华北地区的淡水池塘和华南地区的海水池塘水质较差,这可能与华北地区水资源匮乏、海水养殖能耗较大有关;贝类养殖池塘水质优于鱼类池塘,且多种类混养能改善水质。

在报告中,李大鹏教授还对养殖池塘水质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水产养殖方式的转变是池塘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生态工程化养殖方式和各种生态优先的管理举措等因素促使池塘养殖朝着绿色发展。李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养殖池塘水质改良与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方面的实践经验,他介绍了水上种植,水下养鱼的循环池塘种养方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多层次营养生态养殖模式、池塘小区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等在改善池塘水质提高养殖效益方面的应用效果。

最后李大鹏教授团队利用时间序列计量模型对我国养殖池塘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到2035我国池塘CCME-WQI值达到了50左右,评价从提升到及格水平。纵观30多年的养殖池塘水质变化,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下,随着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实施、绿色养殖新技术和创新模式的发展推广,池塘养殖水环境将整体向好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渔业生态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水产养殖业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项目(2023YFD2400501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CARS-46-14的支持


2. 李大鹏教授作报告总结

审核人:李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