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上午,由我校水产学院马徐发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提升水产品供应韧性的设施化智慧养殖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启动推进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顺利召开。

项目启动会现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庄平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朱健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朱明教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汶芮和余泓博士、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江林、副校长李大鹏出席启动会。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项目参加单位的骨干成员和代表,以及我校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发展规划部等职能部门代表参加启动会。水产学院党委书记秦长平主持启动会开幕式。
姚江林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学校首个千万级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的获批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新双方团队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努力付出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讲话中指出,大家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项目,要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坚持“四个面向”,期待通过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赋能双方水产行业可持续发展,共同致力于怎么养“一条健康的鱼”,为提升我国水产行业的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和水产品体系供应韧性贡献智慧。他强调,项目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坚持目标导向,围绕项目目标,集中力量实施好项目;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产业问题、科学问题、技术瓶颈,做到“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坚持绩效导向,找到解决产业问题的良方,实现渔业多场景驱动适配应用;坚持协同创新,中新双方要从理念、目标、资源配置、信息沟通、成果和共享等多方面做到真正的协同;坚持契约精神,项目全体人员要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诚信红线,实事求是开展工作,严格项目经费使用,注重成果归属,不折不扣地完成项目既定的任务目标。

姚江林致辞
姚江林和李大鹏为项目专家组成员庄平、朱健、朱明和王桂堂颁发了项目咨询专家聘书,并殷切恳请专家组能为本项目实施提出宝贵的意见。

姚江林和李大鹏颁发项目专家聘书
咨询专家组组长庄平研究员接着主持了项目启动会汇报点评环节。中方项目负责人马徐发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和实施方案,新方李汶芮以“NRF and MOST funded partnership: Towards a resilient aquaculture industry for China and Singapore”为题汇报了新方项目实施方案。中新双方将结合各自的技术优势,开展融合养殖生物学、人工智能和设施装备的水产设施化智慧养殖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以“人工智能+传感器+物联网+生物学+设施装备”为核心框架的智慧养殖模式,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和质询,就实施过程中任务分工目标导向、中新合作优势共享、组织协调深度融合、水产学科建设发展等提出了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聚焦水产养殖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技术难题,研究内容具有显著的前瞻性和示范引领价值,对于提高水产产业韧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养殖具有重大意义。
4月12日下午,马徐发教授主持了项目各任务专题汇报点评环节。中方项目团队14名科研骨干针对水产动物对设施环境的行为响应及生长福利需求、数字孪生与水产养殖AI大模型构建、水产设施化养殖智慧装备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水产设施化智慧养殖模式创新与技术应用示范、水产供应韧性指标体系的测算分析等内容进行了详细汇报,就实施过程中任务分工、技术路径优化、提高科研成果共享等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中新双方团队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协同合作的任务进行了商定,在提高科研成果共享效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
该项目属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4年度中新科技创新合作旗舰项目,得到中国和新加坡政府联合支持。作为中新两国在渔业科技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项目启动实施将为“强化设施化渔业智能水平,提升水产品体系供应韧性”提供有力支撑。

中方马徐发汇报项目实施方案

新方李汶芮汇报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