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4月2日下午,应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李大鹏教授的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徐皓研究员利用线上平台为水产学院和工学院二百余名师生开展学术报告,精彩的汇报内容引起线上师生们的强烈反响与热烈交流。
(水产学院通讯员 郑建铎)4月2日下午3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徐皓做客我校水产讲坛,带来题为《水产设施养殖装备发展需求、现状与建议》的报告。报告由我院李大鹏教授主持,二百余名水产学院和工学院的师生在线上参加此次空中学术报告。报告还吸引了来自中科院水生所、上海海洋大学专家以及一些地方水产部门研究人员的参与。
徐皓研究员分别从渔业产业转型需求、技术发展现状与科技发展建议等三方面展开本次报告。他指出,所谓水产设施养殖,就是在环境相对可控的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高效进行水产品生产的一种现代渔业方式。在我国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是居民动物蛋白供给的主要保障,满足人民对水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将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目前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海水养殖能够为水产品的供给提供品质保障,是现代化渔业高质量的发展模式。渔业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养殖及“深蓝渔业”等都将成为未来渔业转型发展的态势。而我国现阶段在研发渔业机械化作业装备以降低劳动强度;运用生态工程技术以调控养殖环境;发展专业化平台与船舶装备以发展深远海养殖等方面都有迫切的需求。
随后徐皓研究员从池塘设施养殖、工厂化养殖、深远海养殖和智慧养殖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了我国水产设施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池塘生态工程化和养殖信息化系统,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实现了绿色高效养殖模式的构建。徐皓研究员对于未来我国水产设施养殖科技的发展也进行了展望。他认为要继续研究设施养殖机械化作业装备、智能化养殖装备和高效养殖设施与模式,将技术转化为参数,将参数转变为工艺,将工艺转化为工程,并最终实现渔业的工厂化、集约化和智能化。
徐皓研究员通过云平台与水产及工学院师生就渔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了观点与想法。被提问到“传统的养殖模式与设施设备在解决现阶段的养殖难题存在困难”这一问题时,徐皓研究员认为我们应该树立工业化的理念,每个养殖区都要有适合当地特征的养殖模式,既要适应生态环境,也应该顺应经济的发展状况。在被问到常规大宗的养殖品种的前景与利润的问题时,徐皓研究院表示大宗养殖品种是渔业行业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网箱养殖的利润比较大,但是遇到台风等自然灾害时也会“颗粒无收”,高风险能够带来高回报。还有同学比较关心新冠疫情对于行业的影响,徐皓研究员认为疫情对于我国渔业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水产学院在疫情环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来展开学术文化交流,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此次“空中学术讲座”,取得了良好效果。
审核人:高泽霞
报告人简介: 徐皓,现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受聘为农业农村部科技委委员,农业农村部渔业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学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渔业装备专业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海洋学科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深蓝渔业工程联合实验室主任,是我国渔业装备工程领域主要领头人;曾获“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杰出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淡水健康养殖、池塘生态工程、工厂化养殖、渔业船舶工程、渔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项目等多个任务,发表论文60余篇,获发明专利50多项,并获得数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层面的战略研究与科研专项顶层设计,并围绕渔业装备科技发展要求,提出多项战略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