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舒祖锐)
对小龙虾的“偏见”何时能休?
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暑期社会实践“渔业荆楚行”团队对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部分小龙虾养殖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养殖小龙虾的水体水质清洁,水草丰美,而饲料也早已成为小龙虾的主要食物,但大众对小龙虾的认知却仍存在些许偏差。
7月18日,网友热议的微博话题“龙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被顶上了热搜榜,小龙虾处理不达标、来源不明、食用部位不当、食用量超标等确实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发生,这无可厚非,但媒体使用“龙虾病”这个简称本来就带有一种成见色彩。
除此之外,在官方微博博文下的热门评论里不难发现“小龙虾吃腐尸长大”、“小龙虾都是污水沟里长大的”等字句,可见民众对流向餐桌的小龙虾的误解之深。
2013年全国小龙虾产量约为50万吨,龙虾在我国分布广泛,2015年仅湖北荆州一市产量就达到17.5万吨,龙虾产出如此集中,可以推断多为养殖。而在养殖过程中,农户们除喂饲料之外,多配合麦子等农作物喂养。
殖业的未来在何方?
7月14日,团队开始了对荆州市公安县崇湖渔场东北湖分场部分养殖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渔场养殖户大多年逾40岁且多数子女表示不会接手自家鱼塘。
据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906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305万吨,增长7%。
行走在这规划齐整的国营渔场的小道上,看到的多是中老年人和回乡下过暑假的小孩子。而这中间空缺的中青年,大多安定在外。这难免让人要发问,这一代之后,老人们几十年之后,养不动鱼之后,谁来接手这些鱼塘,谁来承担起中国近14亿人口的淡水水产品消费的重任?
淡水水产养殖目前不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因归纳如下:社会价值导向的偏差,现今年轻人都以“坐办办公室”工作为荣;养殖的工作量大且主要是体力活;工作环境不太干净;作息不规律,在大宗淡水鱼养殖的关键时刻,鱼户们有时会巡塘很晚,而凌晨两三点却又得早起;个体户投资成本高,风险大;产品价格不稳定,水产品受市场存量和上市时间等因素影响较大。
也许不久的将来,科技的发展,自动化的普及会减轻体力活的量、降低风险,现代化的养殖会改善养殖环境,大型合作社能够承担分险,市场供需能调控价格。但是,价值的导向还得靠人们自己的思维来改变。朝九晚五是生活,云卷云舒也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