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实践团队顺利到达实践地点,正式开始实践活动。当天下午,团队来到了此次活动的接收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队员们进入三峡展厅,通过参观标本、诗词、古迹、模型、照片、三峡工程原文件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三峡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次日,实践团队与三峡博物馆办公室池主任取得联系。交流过程中,团队队员们向池主任介绍了我校以及其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并表明此行正是为了践行校训,了解三峡库区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建言献策,池主任对我们的行动提出了肯定。随后,在馆内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队员向入馆参观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并聆听他们对三峡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看法。采访中队员们遇到了一个已到古稀之年的移民老人,尽管他年迈看不清问卷上的文字,在队员耐心读题和讲解之下,老人依然热情地和我们分享了他的家庭的移民事迹。据了解,老人的家本在库区的较低地段居住,由于坝区建立面临被淹,他们全家迁往了重庆市的其他地区。交流中,老人提到,虽然三峡工程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但回望已经过去的许多年,看着库区翻天覆地地变化,他笑着回答道“我还是更喜欢现在的生活。”正如老人所言,事情都有利弊,三峡工程虽然有移民和文化流失等问题,但造福的是千秋万代。而这种三峡移民精神也成为三峡库区的另一座精神大坝!
7月19日,团队前往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进行进一步调研。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资料宝库”、“水下碑林”,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进入馆内,队员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在直观感受白鹤梁题刻的同时,游客们也赞叹着科技的强大。
实践结束后,队长皇甫季璇说到“能顺利完成本次社会实践,除了我们实践团队的通力合作以外,还要感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方对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大力支持以及三峡库区老一辈结合自身经历,提出对三峡库区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独到见解。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还认识到纸上学来终觉浅,实际的社会情况和书本上的始终有比较大的差距,要想做好学术方面的事情,不能仅仅埋头苦做研究,更要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
人类的行为不仅影响自然景观,而且更加直接地掌控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以此次社会实践为桥梁,使年轻的一代拨开三峡工程神秘的面纱,更深入地走进、了解、感受三峡传统文化,从而肩负起协调社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重任。我校赴重庆渝中区实践团团队的队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发扬“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在实地调查后进行资料整理、调查问卷分析,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三峡库区传统文化及其现状,为三峡库区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