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焦点ABOUT US

新闻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 正文

中科院海洋所杨红生研究员讲述海参遗传育种与产业化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18来源:

(水产学院通讯员吴淑敏供图王艾金)7月15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杨红生研究员做客水产讲坛,在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B座103报告厅以“海参遗传育种与产业化应用”为主题开展学术报告,水产学院师生近百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会议由水产学院教授张永安主持。

杨红生从研究背景、良种选育、健康养殖、研究展望四个方面讲述海参的遗传育种与产业化应用。海参是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动物的泛称,我国刺参产值占全国海水养殖产值的7.6 %,是海水养殖中单一产值最大的养殖物种之一。刺参营养价值高、生态作用巨大,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夏季刺参大量死亡甚至绝产。同时,刺参的传统养殖效率低下、苗种成活率低、养殖模式存在问题,产业基础研究滞后。刺参现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濒危名录。

杨红生从种质资源平台构建、精准育种技术研发、累代选育和效果评价、新品种申报及产业化应用等四个方面讲述刺参良种选育的研究思路。他介绍了前期构建的育种平台、性状检测平台、精子低温保存库、活体种质资源库,及研发的非接触式视频测量技术、利用超声诊断仪体外扫描的刺参性别无损鉴别技术、不同品系刺参代谢物标记,并对“东科1号”耐温高产刺参、多刺刺参、紫色刺参的优势性状和选育应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接着,杨红生介绍了从苗种规模化繁育阶段,到中间培育阶段,再到池塘、浅海养成阶段的刺参阶段式养殖体系。他指出,5000头/斤参苗为适宜的初始投放规格,苗种成活率高、质量优良。他构建了“良种+良技+良法+良境”生态化安全度夏健康养殖新模式,及研发了多种生态增养殖设施。他将传统选育与分子辅助育种相结合,创制出耐温速生刺参新品种“东科1号”,该品种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杨红生阐述了刺参种业的发展瓶颈,并指出以刺参命名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数量少,刺参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不足,提出刺参保育测繁推加一体化技术体系。之后,杨红生介绍了未来海参种业趋势,并提出优良种质资源挖掘评价与保存、重要经济性状遗传与功能解析、精准育种技术创新与品种创制、全链条产业化模式构建与应用等四个发展方向。

最后,杨红生以诗句“飞跃长空欲省亲,滚滚热浪透温馨。欣谈初见享庚律,回味举杯话最纯。岁月时光掠遗撼,风霜雪雨刻皱纹。狮山不老幽然绿,荡漾南湖笑故人”作为本次报告的结尾,话里行间流露了他对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母院水产学院几十年的情感。他表示,作为一个学子应当始终热爱自己的母校。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对本次报告内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争相提问,现场氛围热列。

据悉,本次水产讲坛是为庆祝水产学院办学50周年举办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背景资料】

杨红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长期从事养殖生态学、海参遗传育种与养殖、海洋牧场建设等研究。系统地揭示了大型藻类、滤食性贝类、棘皮动物的生态功能;培育了刺参新品种“东科一号”,丰富了海洋牧场构建原理,研制了系列陆基工厂化和浅海增养殖工程设施设备,研发并建立了浅海生态增养殖、典型海湾受损生境和生物资源修复及海洋牧场建设与安全保障技术。参加了科技部“海洋农业”专项规划、国家海洋科技发展规划、国家科技兴海规划等编写工作。发表SCI研究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曾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2011)、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2005、2014)等。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5年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018年“渔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1年入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2022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海洋科学》主编、《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副主编等。

审核人:高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