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焦点ABOUT US

新闻焦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 正文

多措并举 打造水产金课

发布时间:2018-12-04来源:

 

课程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院围绕课程建设,多措并举,打造水产金课,打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

磨课:建设精品课程

在《动物学》课程组会议上,“新椒”钟磊老师在会上提出关于教学技巧、实验课程准备等问题,其他成员从不同角度回答并相互交流讨论。今年入职的钟磊老师已经开始独立讲授《动物学》课程,“虽然还缺乏讲授和课堂管理的技巧,但已经能够基本驾驭课堂了”。这得益于课程组提供的积淀和平台,课程资料、课件共享、集体备课、新老同课、听课反馈等方法为青年教师提升讲授能力提供了快速路。课堂是教师的主场和舞台,好的课程坚持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开始。近年来学院大力开展基层教学团队建设,依据课程相关性,形成课程群,下设课程组,依托课程组建设,实施课程群负责人制度,推行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制度,举办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打造教学团队,培育教学名师。学院还分批立项支持部分教学团队,鼓励团队进行教学研讨,课程资源建设。在期中教学检查中学院各课程群在课程群负责人召集下分别召开专题研讨会,探讨课程建设方案,分享课程教学的改革举措与成效、问题及对策,不断打磨课程,建设精品课程。

开拓:着力线上课程

近日,学院“淡水经济鱼类人工繁殖虚拟仿真项目”正在进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项目评审。在这个项目中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六种典型鱼类的人工繁殖过程,而这在现实中,至少得跑2-3个实习点,花费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完成。在研讨过程中,实验员黎洁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进程。从对这些“新鲜玩意”不了解,不支持,不合作、到开始有老师立项尝试,再到学院大力建设上线推广,黎洁老师真切的感受到了新鲜事物从无到有的艰辛和欣慰。运用信息化发展成果,把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是近年来学院着力的重点。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生理学课程为借鉴,陆续开发一系列慕课及SPOC课堂,至今为止,已建设立项慕课9门,SPOC课堂、微助教、雨课堂等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积极利用起来。已经立项11项、开发上线3项虚拟仿真项目,将在传统的实验室无法实现,或者非常困难与成本较高的实验做成虚拟仿真,作为传统实验的重要补充,虚实结合,用于教学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实践教学资源。这些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联动:合力实践课程

在水族1502班的期中教学检查会议上,程节薇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她水族实习精彩历程,实习期间她跟随杨瑞斌老师赴广东进行水族市场考察调研,先后走访了广州越和花鸟大世界、江门大地一龙养殖场、大和源锦鲤馆、中山鱼鱼乐养殖场等地,可为眼界大开。她表示水族实习是大学期间见的最后一次教学实习了,至此她已经集齐了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实习、生产实习、饲料实习、水族实习等4颗“龙珠”,可以召唤“毕业神龙”了。和程节薇同学一样学院的所有本科生都必须要过好“实习实践关”。大二暑假在大江大湖上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实习,大三上学期前往一线苗种场持续六周的综合实习,大三的饲料实习,大四上学期的水族实习。这些实习既贯穿同学们四年学习的全过程,又覆盖水产学科核心专业知识的全方面,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实习体系。除此之外,在大一暑期开展社会实践中保护江豚、与岗位科学家同行、深入企业见习等与专业相关项目参与人数占已占80%以上;学院连续三年举办渔文化节,开展水族造景、实验技能、渔文化体验等第二课堂活动。课内与课外联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校内与校外联动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实习实践平台。

无论是传统课堂、线上课堂还是实践课堂都是师生从游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院弘扬从游文化,重视授人以渔,建设精品课堂就像建造鱼苗的精养池,在这里吸收充分的知识营养,不断成长壮大;打造线上课堂就像实验室设立的实验桶,让鱼儿能够得到额外的给养;最后要把鱼儿放归广阔的大水面让他们一展身手,知行合一,培养一流水产人才。

审核人:黄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