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ABOUT US

学工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寻找最美华农人之上善水产人

发布时间:2018-10-12来源:

(通讯员 郭雄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非陋室,有博学,枝繁叶茂的大树结出果实丰硕。百廿走来,流着汗水,踏着坎坷,含着微笑披着华光。最美的人,华农最美的印记。一百二十个年头,华中农业大学用广博的胸怀孕育着沃土上的人儿。百年大计教育为先,顶天立地育人惠民,校企合作共同发展,最美华农人,就扎根其中。

从学者游:赴一线,传真心

有多少个蛙声一片的夏晚,或者凉风阵阵的秋晨,马徐发独自或者陪伴着渔民慢慢走在红安某个鱼池狭窄的塘埂上,仔细地察看增氧机的运行或鱼儿的活动情况,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他活跃在为渔业生产提供科技服务的第一线。在被湖北省认定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后,马徐发更加辛勤地工作,把汗水挥洒在革命老区红安县的土地上。

2014年4月底至5月底,马徐发带着一名年轻教师与十位本科生一起住在位于倒水河畔一片田野上的红安县三角鲂原种场,为该县优质鱼苗、鱼种的生产提供服务。这一年,他经常陪同常住在该县高桥河镇和华家河镇两处的五名研究生监测池塘和水库的水质。马徐发是学校的业务骨干,目前承担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鱼类健康养殖的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多种高效健康养殖模式,他就在以红安县、丹江口市、宜昌长阳县等“三区”为主的科研基地进行了集成和示范。

从国家贫困县红安走出的华农学子,投身于水产,扎根于水产一往直前地奋斗在扶贫第一线。传送好党和各级政府的惠民政策、传授好促进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传递出爱岗敬业奉献的实干精神;帮助地方政府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帮助龙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帮助部分农民脱真贫、真脱贫;带出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队伍、带活了一方依靠科技实现发展的产业、带来了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气象。

“传、帮、带”,是他扶贫工作的成果,也是他奋斗的目标。

从师者游:明志向,解疑惑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从1970年建系,1993年建院至今,一晃48年,涌现出无数教育的燃灯者。他,1982年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淡水水产专业,是学院创始人易伯鲁先生的弟子,他秉承师恩,留校任教。36年来,沈建忠见证了水产发展的点点滴滴,以参与者的身份为水产学院建设添砖加瓦。

作为易伯鲁先生的弟子,沈建忠根据自己对于易伯鲁先生的接触和了解,引领我们走近易伯鲁老先生。作为师长,言传身教,堪为楷模。“当时老师要求在南湖采集蚌时,我偷懒问了同行的同学相关知识,老师知道后很严肃的要求我要自己去证实,亲自去查阅,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工作,不能人云亦云。可以说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的科研之路。”

沈建忠回想起当年的岁月时说道:“在当时那个师资力量薄弱的年代,他带领同事们担负起《鱼类生态学》等四门课程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任务以及研究生《鱼类学文献选读及检索》课程的教学任务。当时的条件极为苛刻,简单的桌椅,寥寥数人,各自伏案在读。有些鱼类图样,并无成图,单凭手绘。逢炎热夏日,往往是汗流如注,只有那台风扇,是他们唯一的清凉。正式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最初的水产学教科书诞生了,数百余页于一册,简约的封面,细致的绘图,这样的一本本书撑起了水产学院。”

从商者游:观世界,悟人生

他,华农水产学院毕业生,现任科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样一个老总,是养殖工人眼中经验丰富的指导师,研究员眼中埋头苦干的队友,水产实习生眼中平易近人的师兄。

199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毕业后,阮宜兵辗转多地谋生,生活并不如意。一年后,他进入在一家水产生物药厂,从事畜禽药品的销售。

可是真正下鱼塘才知道,他发现很多渔病问题是所学知识无法解决的。养殖户为了鳗鱼少得病,就找到了他们。“那个时候多用漂白粉杀虫。可是,漂白粉并不能杀死所有病菌,我们一时也很无措。”当年的的病害学、渔药学并不完善,许多知识课本上都没有,他们只有自己根据实际琢磨、实践。当他发现一种对鱼类有毒害作用的药物对病菌有效时,他想到了控制药量。最后沿着这条路,他们成功的控制了鱼病。

为养殖户服务,书本上的知识、按部就班的生产已经满足不了发展需求。既然改变现状,突破一层不变势在必行,何不再多走一步,自己养殖。这便是创业的雏形。迈出第一步,接下来就水到渠成。研发新的产品,采用自配饲料进行投喂的新颖做法等等一系列创新,让他看到这个行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创业期间也有很多阻力,有研究方面的也有管理方面的。当时的渔药是粉剂,不溶于水,难以达到除害的效果,他就努力找出合适溶剂制成液态易于吸收。这个时候,所有所学的知识都被调动了起来。

公司刚成型时,阮宜兵广泛涉足,养殖、渔药、化工等都曾从事过。当他无法顾全所有,只好将被他看好的化工交给下属管理。放权后,下属却没能贯彻他的理念,背离了最初的方向,使得他不得不放弃化工。“是我的疏忽,没有做好人事管理,没有安排适合的人。”说起这个未完成的事业,他难免有些遗憾。意识到自己在管理方面存在短板之后,他先后参加美国BSE企业家商学院、清华大学EMBA等培训,在这期间他储备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

我校和科洋一直紧密合作,2010年8月,阮宜兵担任华中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一职。2014年12月被聘请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1402班企业班主任,并在水产学院设立科洋奖学金。同时,科洋也成为毕业生就业基地。水产学院每年都有实习生前往科洋养殖基地参加生产实习。

在他看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远走得稳,就是是他所理解的成功。

在最后,引用邓秀新校长在华中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致辞中的一段话: 19世纪90年代末,学校倡导“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学行兼优”“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具备科学之头脑,农夫之身手”;40年代中叶,唱响“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50年代,提出“一手拿书本,一手拿锄头,勤耕苦读,又红又专”;60年代,提出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课程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80年代,提出“文理交融,农理结合,知行一致,授人以渔”;90年代,确立了“团结、勤俭、求是、奋进”的校风;21世纪初,凝练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进入新时代,发出了“为中华复兴而育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时代强音。

百廿华农,无论在哪个时代,无不是人才辈出。今已耕读双甲子,恰逢新时代,奋勇踏上新征程。